一
我爱游戏体育发现妈妈这个人,总是同别人想得不一样。同时,她好像不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事事别出心裁,然而又处处碰壁。不过她从来不因此懊丧。她生气的时候,就倒在床上看书,从枕头下拽出一本《格林童话》或是《伊索寓言》什么的,看着看着,她会“扑哧”一声笑起来。我问妈妈你爱游戏ayx笑什么呀?她还笑个不停,她说来来来,过来,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她就讲《幸福的汉斯》、讲《狐狸和猫》给我听。讲完以后要是问她,妈妈你刚才为什么生气,她笑嘻嘻眨着眼睛说,哎呀刚才我是生气了吗?你看,连我都忘了那是为什么……
母亲的政治受难史
悲剧
那时妈妈学校的墙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大字报。我知道那叫“大鸣大放”。我每天都在那些大字报底下钻来钻去,和小朋友捉迷藏。但是妈妈很少在那些大字报下停留。她走过墙根时,步子总是匆匆忙忙又慌慌张张的。
天空乌云密布,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席卷着棍棒刃剑倾泻而下。一九五六年的“肃反”运动刚刚过去不久,反右运动又开始了。
那些日子妈妈的右眼总是跳个不停,她觉得一场灾难又要降临了。就学校的这些老师来说,她大概可以算是唯一一个“三位一体”的“人选”了。--她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父亲是个被判过刑的“伪镇长”;她的丈夫是个劳改刚回来不久的“历史反革命”;而她自己,历史上曾经被捕,一九五六年再次确定的审干结论上,还是认为她有“自首行为”,没把她打成“叛徒”,已是万幸的了。就她这样的政治状况,只要说错一个字、一句话,都将跌落万丈深渊,万劫不复。她是一只地地道道的瓦锅,且已是遍体裂纹、伤痕累累。不要说有只铜锅来撞她,就是漂来另一只瓦锅,不经意地一碰,顷刻间土崩瓦解的,只能是她。
那段时间,妈妈整日里沉默寡言,连故事也不给我讲了。
就在“大鸣大放”最热闹那会儿,有一天妈妈低头经过大字报前,她知道大字报的内容,大多都是反映有关知识分子待遇的,比如教师的宿舍太拥挤、教学条件太简陋、学校党支部有官僚主义作风等等。妈妈虽然心里赞成这些意见,但她却不愿也不敢出头露面。因此当有一天,同一个教研室的老师拦住她请她签名时,她有些迟疑不决。她明知道自己不该签名,但不签又觉得对不住同事。她把自己的名字写得潦草至极,潦草得几乎看不出是谁。
……
开始有人检举揭发朱小玲的反党言论了。
所谓的“反党”言论,是说她曾经穿过一件银灰色的海孚绒大衣,上班时对×××说,你看这大衣还是我结婚时,父亲送给我的,那时也不贵,现在怕是再也买不起了。
明摆着,她这不是在散布“今不如昔”,又是什么呢?
又说她认识一个叫刘季野的人,那人是杭一中的语文教师,一九五五年被打成“胡风分子”。她同他有过来往,应当老实交代她和他之间的反动言论。
还有人说她想让女儿学弹钢琴。带女儿去看戏,从来不看现代戏,看的都是什么外国歌剧或是莎士比亚的话剧;给女儿买的书,几乎没有几本是中国书,她这不是培养女儿走白专道路,又是什么?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她的资产阶级思想何等严重……
同一个学校的老师中,那些出身好的、那些丈夫是军人或是干部的、那些刚从师范毕业的、那些历史清白的……都像是压在妈妈头上的砖块,一层层越垒越高、越砌越悬,一块块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可她却有口难辩,连解释的可能都没有,唯恐言多有失。
“瓦锅”心里明白,她必须在自己那易碎的外壳上,设法裹上一层防护的布、油毡、三合板或是别的什么,哪怕是一根稻草。她不能就此任人摆布、由人宰割。她只有自己来救自己。而且应在校领导作出最后的决定之前,反守为攻、转移目标,先把自己从火力的中心解脱出来。
很多年以后,妈妈又一次对我讲述了这件事。她讲得坦率而平静,但她说她永远不能原谅自己。除了贾起之死,她一生中似乎没有太多懊悔或愧疚的事情,而这却是其中的一件。
“你想那个时候,我这么一个从不关心政治、不求上进的人,还能有什么锦囊妙计呢?”妈妈自嘲地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抛出别人、保护自己--检举揭发别的老师。我们教研室有个女教师,据说也有历史问题,领导把她列为重点。我就揭发她说:‘她平日在办公室,举止行为十分诡秘,写了什么东西,就搓成一团,收藏在她抽屉里的一只布袋中。这只布袋子非常可疑,它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应该将其公开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我揭发的当天,校领导就命令她把那只袋子打开,她一边解袋口的绳,一边手都颤抖了。但结果大出意外,那里面是些废纸,还有粉笔头、用坏了的别针等等杂物,什么名堂也没有。我愣了,满脸通红。领导把那只袋子拿走了,说还要研究研究,并且表扬我警惕性高,是好事。当时我恨不得钻到地下去。幸亏她后来倒没有因此而被打成右派,只是把她下放到郊区的中学去了。她临走时收拾办公桌,悄悄对我说:‘你不知道,我是个基督徒,有洁癖,一点点脏东西都从来不乱扔的,就准备了那只布袋……’我这才明白了那只布袋的来历,心里很难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听完了这个故事,我同样也说不出话来。
似乎是有一点失望,对于我所尊敬的妈妈。
失望之余,又有一种悲哀渐渐升起,为周围所有的人。这些年里,其实我也同样体验了这种“你死我活”的人生哲学。作为一个生活在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恐怕几乎没有一个能幸免被人所整而又整人的悲剧。然而由妈妈亲口对我述说的这件往事,就有了一种更为辛酸的含义。
“文革”开始后,我妈妈最后一点对于童心的依赖,也彻底破灭了。
红色的汪洋大海,红旗、红星、红袖章、红宝书、红五类……铺天盖地,无边无际。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你睁开眼,万物都沐浴着、浸润着红彤彤的光芒,就好像在自己的瞳孔里面,刷上了一层红颜色。
天空也是会燃烧的吗?好像有人放了把火。
每天太阳西沉的时候,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种诡谲而刺眼的红光之下。天空像是烧红的,湖水像是染红的,就连门前的树叶,也如涂了一层红漆。从我家的窗户那儿,能望见远远的保傲塔尖顶。晚霞中,那挺拔的塔尖,萦绕着妖艳的深紫和玫瑰红,余光灼灼逼人。
天色暗下来了。往日的这个时间,妈妈早该回家了。
西边的残阳经久不散。利剑似的塔顶,犹如刃血的刀尖,冷冷地威震全城。血影在暮色中缓缓移动,与我们刚刚刷好的红墙遥相呼应。又渐渐模糊为一片黑红色,隐退成夜色沉重的背景。
有一种突然袭来的恐怖,牢牢攫住了我。
妈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每天她回来的时候,老远老远,我们就能听见她踢蹋踢蹋的脚步声。
我带着妹妹到巷口的路灯下去等妈妈。望得眼睛都酸了,还是没有妈妈的人影。妹妹说我的肚子都咕咕叫了,你听听!过了一会儿爸爸也来找我们了。爸爸轻声对我说:“你们先回去吃饭吧。吃了饭,我到妈妈学校去看看。”
吃完了饭,我对爸爸说:“还是让我去吧!”
爸爸一九六五年从果园回到杭州后,仍然没人来解决他的“问题”。他只好在街道的修建队当临时工。如果他到妈妈单位去问,说不定人家还要盘问他呢。爸爸想了想,点点头说:“那也好。你可小心啊,问清楚了赶紧回来。”
我穿过长长的小巷。那条路我很熟,上小学时,我跟着妈妈整整走了五年。月亮出来了,是半个,毛绒绒地发红,像只冻僵的耳朵。
离那所中学还挺远,我就看见一股黑烟,如一条大蟒蛇,从学校的围墙上蹿起来。火光一闪一闪,像是蟒蛇的舌头一吐一伸。我从侧门那儿溜了进去,听见有嘻嘻哈哈的笑声,从操场那个方向传过来,还有什么东西被砸碎的乒乓声。
有一个男孩恶狠狠地喊道:“×××,你给老子出来!”又喊:“×××,你到楼上去,把老子的红宝书拿来!”
×××、×××都是老师的名字。他们不再称呼老师,而是直呼其名。
我躲在一棵梧桐树后面,看见许多人围在操场上那堆火旁,正往火中一件一件地扔着漂亮的衣服。轻飘飘的丝绸在火光中飞起来,闪烁着孔雀羽毛一般绚丽的色彩。有声音喊:“这件丝绵袄不要烧了。留给老子自家穿,老子还从来没有穿过这种资产阶级的丝绵袄哩!”又是一声巨响,一只半人高的青花瓷瓶从楼上扔下来,在操场的石台上摔得粉碎,碎片崩在我的脚边。一个苍老而嘶哑的声音号啕大哭,含糊不清的哭声好像在诉说着这只花瓶的来历。
“打倒大叛徒朱小玲!”
“朱小玲不投降,就叫她灭亡!”
妈妈走过贴满标语的走廊,被几个学生推进了礼堂侧面的化妆室。门重重地关上了,身后传来铁锁的咔嗒声。她在黑暗中闭了一会儿眼睛,才勉强看清小屋里空空荡荡,连一把椅子都没有。
整整一夜,妈妈坐在化妆室冰凉的台阶上,一分钟也没有合眼。
四面是冰冷的墙壁。没有天空也没有窗户。死一般的静寂中,只有自己微弱的呼吸,如同一个遥远的回声,在云雾中飘浮……
伸出手去,一摸一手灰。尘土蓬松而厚实,像一只垫子。
有什么东西轻轻地蜇了她一下。她的手指掐到一个黏糊糊的小虫子。接着她闻到了一股异味,奇臭无比。
……墙壁、灰尘、臭虫和黑暗……令人窒息。恍惚中她觉得这个地方似曾相识,她能闻出来--失去自由的牢笼,连室内的气味都是一样的。
她这一生中,已在这种地方待过许多次了。第一次是在天目山的国民党监狱,为了她填过表申请加入共产党;第二次是解放初,在茅家埠都家花园,为了审查她蹲过国民党监狱的历史。第一次死了贾起;第二次,死了直属班里她认识和不认识的那些人--是否可以解释说:死人的事总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理想的代价?
但这第三次呢?既非政府也非组织更非司法部门,而是一种闻所未闻的“革命群众专政”,迅雷不及掩耳,气势汹汹,野蛮而疯狂。在她周围的人中,已有一个又一个的人投水、服毒,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么这一次,是否该轮到她了呢?
那一夜,我的妈妈久久地独坐于阴湿的水泥地上,一动不动,几近麻木。那个关于死的念头在她脑中一次次闪现。她想着解脱自己一生苦难的时刻终于来临,甚至感到了一阵轻松和快意。晨光已透过门缝,泻在她的脚边。地上的灰尘渐渐变得苍白,在朦胧的天光中,像是一片积雪的屋顶。当太阳出来时,它们就将一滴滴化为乌有……
那一夜,爸爸坐在家里的灯下,一夜未眠,一言不发。凌晨时我被一阵剧烈的头痛搅醒,我喊着妈妈惊坐而起,那个瞬间我脑中闪过学校里那个跳楼的女教师。我肯定在那个时刻妈妈一定也曾有了这样的念头,我在床上缩成一团,心里充满了恐慌。
第二天,妈妈被红卫兵们从化妆室移到楼梯底下堆放杂物的一间小黑屋里。只有吃饭时,才允许出来“放风”。十几个被关押的老师,排成一行,集体押去食堂。规定不许买一毛钱以上的菜,也不许端回屋里去吃,而是在食堂门口站成一排,作吃饭表演。中午我去给妈妈送被褥和替换的衣物时,远远地看见那些“牛鬼蛇神”们,正排列在食堂外面,高声朗诵着一段最高指示:“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我朝妈妈走去,但“小将”们一把将我手里的东西抢去了,却不让我见妈妈。
这样关押了一段日子,除了写材料和“提审”,那个头发黄黄的、外号叫“黄头毛”的红卫兵,命令这些老师开始劳动改造。有一次粉刷礼堂的墙壁,墙很高,要站在一张桌子上、再站在一张凳子上才能够得着。妈妈很费力地爬上去,没想到桌子腿是瘸的,人一站上去,身子一晃,连凳子一起摔下来,跌得鼻青脸肿,申请到校医务室去上点红药水,也被红卫兵断然拒绝。一连许多天,妈妈踮着脚尖,走路一拐一拐,疼痛钻心,大汗淋漓,头发都湿透了。
过了些天,她又被命令到拱宸桥去拉煤、拉砖、拉石头。一个人拉一车,天不亮就出发,拉着空车走去,直到天黑,才能筋疲力尽地把满满一车石头拉回来。妈妈最怕过那座大关桥,桥身又高又陡,拼了命把车拉上桥,已是头晕眼花;到了下桥时,一车重载,板车往桥下死命地冲下去,她八十多斤的体重,根本就压不住车身。有一次,车子下滑时,车头却翘了起来,她被吊在车把上,整个人都已悬空,眼看就要翻车,她惊叫,脑中已是一片空白。幸亏有几个老工人闻声冲过来,用力按住车把,才算是救了她一命。她面无人色地瘫在地上,想说声“谢谢”,喉咙里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再走,发现鞋子已经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只好趿着,一步一趔。假如世界上真的有水晶鞋呢?她想。不过还是不要什么王子了吧,只要穿上了那双水晶鞋,变成了旋转一天都不觉累的人,就好了。她想着,脚上竟慢慢有了力气。
到校外干活毕竟能有阳光和新鲜空气。她总是安慰着自己。
劳动改造了一段时间,又是没完没了地写材料。写完了交上去,好多天也没人理睬。她发现其实红卫兵对他们写的材料并无多大兴趣,他们最热衷的是拿到材料,然后轮流出去“外调”,十天半个月不见人影。妈妈一个人被单独关在楼梯下那间小黑屋里,小屋子原来是有一扇窗户的,但窗户外面贴满了大字报,把窗缝糊得密不透风。门一关,屋子里黑得像座墓穴。一个十五瓦的电灯泡,便是她生活中唯一的光明。有一天,她突发奇想,用一根头发上的发卡,插到窗缝里,把窗外面的大字报一点一点捅破,再慢慢地挑出一条缝隙。大字报一层压一层,糊得又厚又硬,她觉得自己差不多是在挖掘一条隧道,手指都磨出了血。捅开这条只有一根发卡那么细、筷子那么长的缝隙,花费了她整整好几个晚上。
一九六八年岁末的最后几天,下了一场大雪。妈妈的隔离审查依然遥遥无期,看不出一点儿松动的迹象。那个寒冷的冬夜,城市大街小巷的上空,传扬着一个震撼世界的声音,收音机里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伟大领袖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和爸爸面对面坐在桌旁,听完了最新指示,谁也没有说话。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学校。那天傍晚回到家,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我对爸爸说:“反正,上山下乡是早晚的事情,晚去不如早去。我想……”
“你想什么?”爸爸的眼睛盯住我问,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下。
“我想……我想报名到黑龙江去……同学说,有黑龙江建设兵团和农场的名额,是发工资的……”
我知道说出这个决定需要勇气。我不是要去浙江农村,而是去中国地图上最顶端的北大荒。我说得结结巴巴很吃力,因为我的眼前不仅坐着爸爸,还有爸爸所代表的妈妈。妈妈尚被关在牛棚,“黑龙江”这三个字对于妈妈来说,意味着一次生死未卜的长久分离。
“不行!在你妈妈回来之前,你哪儿也不能去!”爸爸斩钉截铁地答复我,扔下碗就走了开去。
自从一九六七年妈妈被隔离审查以后,一直到一九六九年六月我终于去了北大荒,在这一年多妈妈不在家的时间里,这个家,暂时是由我主持的。
学校里停课闹革命,后又复课闹革命。但革命其实没我们什么事。“一月风暴”刮过了,革委会成立了,牛鬼蛇神都专政了,工宣队也进驻了。我们这些“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在学校里议论的,都是上山下乡这个话题。
如果我走了,爸爸和妹妹怎么办呢?
我走向那么遥远的北方,我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妈妈呢?
我在校园的小树林里长久伫立,紧紧咬着嘴唇,望着远处人声鼎沸的北大荒农场的报名站。
北大荒--一个多么遥远的地方。然而,“遥远”却是一个摆脱眼前压抑的唯一通道;是一个若隐若现的希望和期待;草绿色的棉大衣和绑腿,更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诱惑。当那个月夜我在小巷里奔跑的时候,也许叛逆就早已被注定了,就像妈妈的十九岁。十九岁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年龄。十九年中妈妈的脐带始终如同救生圈绕着我的脖颈,输送给我天边的海市蜃楼和岸边的泡沫。然而背叛的迹象其实早就隐隐昭示,“文革”只不过是使我终于下定了决心,去咬断自己同脐带最后的那个连接点,义无反顾。
更何况,用妈妈自己的话说,她的审查是一场“持久战”啊。我等待这“战争”的结束,要等多久?
我的去意已决,锐不可当。在我和爸爸发生了多次激烈的争执之后,他知道已不可能阻挡我,便不再理睬我。我想他不会设法告诉妈妈,因为那只会让妈妈更加痛苦。于是我销户口、办手续、收拾行李,一切准备工作进行得神秘而又果断,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街上从早到晚传来一阵阵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一辆辆卡车载着一群又一群胸口佩戴红花的知青,奔向广阔天地。高音喇叭里的最高指示,震耳欲聋……同这一切热火朝天的情形相比,妈妈显得多么渺小、多么懦弱、多么不重要啊。妈妈像一片秋天的落叶,从我心上无声地飘逝。
我决定瞒着妈妈。一直瞒到我上了火车。我还决定不去同她告别。我怕看见了妈妈,心里一难受,万一就动摇了呢?
临走的前一天,我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匆匆写道:
“亲爱的妈妈,伟大领袖教导我们,一个有出息的文学家,应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你也曾一直这样对我说。
“现在我就要到真正广阔的北大荒去了。你要相信党、相信群众,多多保重。”
我转过身,凶神恶煞地对妹妹命令道:“等我走了,你再把这张纸条交给妈妈。”并叫她不要哭,我会来信的。
吃过晚饭我就离开了家。为了早起,那晚我住在了同学家里。那是一个初夏的清晨,阳光灿烂,红旗飘飘。火车站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我意气风发地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坚定无畏的脸上没有一滴眼泪。车轮缓缓离开月台的时候,我的眼前突然闪过一张悲怆而忧伤的面孔,她从千千万万的陌生人中挣脱出来,扑向车厢,温柔地低声呼唤着我的名字。那个时刻忽然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疼痛撕裂着我的五脏六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揉揉眼睛,面前却只有上上下下一片草绿色的军装晃动。我转过脸去,城市里破旧的房屋和街道渐渐退出了视线,迎面吹来了遥远的北方刚劲的春风……
然而我相信感应。我明白头痛是一种征兆。不久后我接到一个同学的来信,证实了我的猜测--就在我快走的那几天里,爸爸终究觉得这样重大的事情不能不让妈妈知道,他还是叫妹妹设法把我走的消息告诉了妈妈。爸爸希望妈妈能向工宣队请假,允许她回来同女儿见上一面。但工宣队拒绝了妈妈的请求。
那天后半夜,妈妈终于不顾一切地弄开了隔离室门上的锁,手里拿了一把扫帚,偷偷推开了学校虚掩的大门,想溜回家送我。她把扫帚放在大门边上,希望自己天亮以前能赶回来,万一让红卫兵发现,也可说是扫地,有个借口。可等她到家时,我早已离去,妈妈呆呆地望着我空了的床铺,顿时傻了一样。哭亦无泪,更不敢在家中久留,匆匆赶回学校去。天已微明。却偏偏就在校门口被专案组出来上厕所的人撞上。为此,全校又召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批判会,批判她畏罪潜逃,妄图翻案,对抗运动。妈妈在台上弯腰九十度,足足站了四个小时。批判会结束时,她已不会走路,腰椎间盘脱出,大病一场。那年她四十五岁。
我知道自己罪孽深重。这是我一生中唯一对不起妈妈的一段往事。十九年来我同她相依为命,但我却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不辞而别。当时,妈妈历尽磨难的生命,已如游丝奄奄系于千钧。我的远行,在她不堪重负的劳累和无休无止的精神折磨中,犹如雪上加霜。她的痛苦不在于我下决心去边疆,而在于我恰恰是在她身陷囹圄时离她而去。要是没有爸爸和妹妹,她怎么还有勇气活下去?这是我一生中永远无法解脱的愧疚和自责--当我离家北上时,我怎么竟然会如此绝情又如此冷酷?革命的洪流,毫不费力地就把妈妈十九年里一口一口喂给我的温情、道义和童心,彻底地摧毁殆尽。我已不是妈妈的孩子了。
然而很多年以后,妈妈平静地同我谈起一九六九年的那次“叛逆”。出乎我们大家的意料,她却有与我和爸爸完全不同的看法。她说我十九岁那年选择了北大荒是一个生命的必然--既然遥远的森林和雪原曾是年轻的妈妈梦中的呼唤;当我尚在妈妈腹中时,她已将向往飞雪与冰凌的基因植入了我的体内。所以安知北大荒不是一种幻想的结果呢?或许我那次毅然决然的行动,恰恰就是她自己那种与生俱来的浪漫主义精神的延续?在她女儿身上亦无法改变。
至此,妈妈在她对世事万物的宽宥中,完成了她对自己的阐释。
但人生仍然不能没有梦。没有梦的人生,白天太苍白,黑夜太漫长。正是因着噩梦终究会醒,而好梦总也不能成真,人类才周而复始地循环着,循环着人类实现理想的那个痛苦的轨迹。
妈妈和她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人一样,亲手炮制了那个美丽的梦。她的一生始终被梦魇所纠缠,她的希望湮灭在自己的梦里。
她是那个梦的结果。但她恰恰也是那个梦的原因。
—
—
莫言:这年还是要过下去
教育 ?爱游戏体育平台? 恨"拼爹"、忙移民,都不如父母坚持终生学习和成长
?經典英語情歌? Have I Told You Lately That I Love You 獻給 爱人 最美的歌
你为何默认这样的教育?我们孩子的童年,还有他们的青春,全都被考试绑架!
旅行真的可以改变你?
—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